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成果 >> 正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年05月27日 10:07 [来源]: [浏览次数]: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不仅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更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能力素养,更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学科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标准等,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体现,是党的政治建设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深刻表明,办好学校思政课,关乎我们党长期执政,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地发挥思政课在应用型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改革的目的

(一)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根据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设立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是全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时代结合实际推进概论课的思路、教材、教法,不断增强概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二)规范课堂教学,提升教学实效

教育有规律,教学讲方法。严格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推进“概论”课程教学改革,规范课程设置,结合学院实际整合“概论”课程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努力提高概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增强学生获得感。

(三)打造精品课程,培养合格人才

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

二、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守正创新。严格执行教育部、中宣部关于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要求,开足学时、给足学分。坚持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理论知识、重难点内容讲授到位,不忽略基础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结合校情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整合,创新教学方式。

2.坚持系统讲授、专题深化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堂”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确保“管用”、“实效”。

3.坚持思政课主导教育与主题教育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有效调动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方法手段,鼓励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

4.坚持理论播洒与实践体悟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学,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网络教学、生本教学——实施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

以培养应用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标,根据“基本”、“管用”的原则,对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对相关教材中出现的重复内容章节进行“合并重复、增添有用”,精心拟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块。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格局,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课堂教学模式。

(二)贴紧跟进、学思学行——突出课程的实践教学特质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思政课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化为理想和信念,进而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思政课从“知识教育”向“知行合一”的行动教学转变,思政课改革要贴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生基本素养的要求,跟进学院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各环节,融入学生校内外的各项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行”,实现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促进成才的思政课教学目标。

(三)时空延展、追踪考核——巩固课程的教育教学成效

我校思政课考核将改革打破一纸闭卷的考核方式,采取多元化的动态过程考核。除了在校期间的课内与课外考核,也利用寒、暑假,有效延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并通过建立“全程动态”考核体系,将思政课考核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多维度地设立考核学生思政课课业成绩的立面,联手多方教育管理力量(如党团组织、二级学院辅导员、校园管理人员等),实施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和素质状况的评价考核。

四、改革实施计划及安排

(一)课程设置安排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目前具体授课时间和学时分配安排见表一:

课程开设学期

理论课课时

实践课时

总课时

大一下学期

72课时

4课时

76课时

表一:课改前“概论”课授课时间及学时分配

课改后本门课分为大学一年级上下两学期完成,分别设置课程名称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二)。计划学时学分情况配见表二:

课程开设学期

理论课课时

实践课时

总课时

大一上学期

38课时

10课时

48课时

大一下学期

18课时

6课时

24课时

表二:课改后“概论”课授课时间及学时分配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1.充分利用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

坚持课堂教学为主,将“以学定教”引入思政课教学:理论导读和问题解析。TBL 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是“提出目标 ---定向自学 ---课堂检测 ----提出问题 重点解析”,使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变为为主动建构,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坚持网络教学为辅,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具体包括学习通、学习强国等对学生进行具体知识点的普及、帮助学生自学教材的名师教学视频,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章节习题训练并完成网络平台考试,实现教学的痕迹化管理。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可以用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教与学过程的双向互动、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拓展、学情的动态掌控等。

1)课前:利用慕课进行课前导学,帮助学生自学核心理论知识点;

2)课中:应用问卷调查、主题讨论、投稿、弹幕功能等开展教学互动;利用随堂测试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

3)课后:时空延展,拓展学习的内容与形式,运用大数据了解学情状况,布置课外作业,提交实践教学成果;

4)考核:依据大数据评定平时成绩,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期末考试;

5)诊断:分析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反思与诊断。

2.发挥小班教学优势,化整为零

继续实行选课制,控制选课班级规模在60人以内,实行小班教学。在选课教学班内按照自由组队、固定搭配、随机组合等方式组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讨论、小组活动、小组任务等研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具体实施路径是“提出目标——定向自学——-课堂检测——提出问题——重点解析”,使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变为为主动建构,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实践教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共有5个学分,其中实践课教学占2个学分。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在马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概论课程的实际积极思考实践教学主题和实践形式,具体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层面。围绕读(学原著、悟原理)、听(专题报告、学术讲座)、谈(探究、合作、分享)、看(影视材料)、走(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读书心得、学术论文)相结合,注重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园主题教育、暑期社会实践,读书活动实践报告具体计划及安排见表三。(实践活动的内容会根据实际活动进行相关主题变化)

表三:实践教学:“学思学行”教学计划

(三)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专题设置

内容整合与专题设置主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年版),同时参考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教学指南(2019.06)及云南财经大学阮金纯教授关于概论课的专题辅导(2020.8.26)。在设置专题时尽可能考虑每一个专题内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若干专题构成一个内容板块(基本与教材的章节重合)。开课学期、学时分布及具体的专题设置情况见下表。


表四:《概论》课程专题设置计划方案


(四)教学方法的设计

1.对话式教学法。该法要求以学生提问和教师答疑为主,同时穿插教师对学生诱导性的问话。对话教学要求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平等交流,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谈心得,谈体会,谈感受,谈收获。双向互动,展开平等的讨论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结合自己的体会谈收获与提高,共同研究探讨存在困惑的问题,课堂活跃起来,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入耳入脑的目的。

2.演讲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现实问题,凝练一个或两个题目,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教学。此法有两种含义,一是由学生自愿报名进行演讲,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一是教师进行演讲式教学,通过演讲方式,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

3.主题辩论式教学法。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社会实践进展,选择若干有争议的观点,在教师和学生的综合选择后定下一个可辩论的题目,将学生分为正反和旁观者点评三方。在正反两方辩论后,先由学生旁观者点评,最后由教师评讲。

4.案例教学法。该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案例,课堂上让学生思考案例,讨论案例,由教师分析案例,解剖案例,最后引出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观点。

5.角色互换式教学法。该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2-4次时间,根据特定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备课,自己登台讲授,教师走下讲台成为学生, 并在学生教学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该内容的教学研讨,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学生的表达能力。

6.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等待灌注的容器,而是有无限认识潜能的认识主体。

7.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适时地把学生认识不清,理解不深,但又是他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交给他们作更深层的思考,通过共同讨论而获得正确认识。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每学期至少组织2-3次的主题讨论,要求全体同学都要参加,每人写出发言提纲,并作为平时成绩。为了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我们还探索了“四步走”的措施。即选好讨论题;做好讨论前的充分准备;加强课堂讨论的启发和引导;及时对课堂讨论进行总结。

8.调研教学法。该法要求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思想状况,列出一定题目,使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一定社会调查研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并在课程上进行交流讨论,分析提高。通过深入社会调查研究,不仅提高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深刻更直接地认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五)考核方式改革

1.过程性考核(平时考核)方式及说明

本课程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质量、实践活动等,主要考核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见表五、表六)

2.期末考核方式及说明

期末考核采用超星学习通等网络平台考试,重点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和掌握程度。(见表七)

 

序 号

考核内容

成绩分值

所占总成绩比例

1

课堂提问、作业、纪律等

40

50%

2

考勤

30

3

采用演讲、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多种形式

30

合计

100

表五 过程性考核(平时考核)标准

 

 

序号

考核内容

成绩分值

所占总成绩比例

1

实践教学成果

100

20%

合计

100

表六 实践教学考核标准

 

 

序号

考核内容及方式

成绩分值

所占总成绩比例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基本理论应用;主观问答题或随堂客观题考试。

100

30%

合计

100

表七 知识性考核标准(期末考核)

 

3.课程成绩构成及说明

本课程成绩形成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性考核和期末理论考核等。具体分配比例如表八:

 

序号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成绩比例(%)

1

学习过程考核

主要考查学习态度。根据其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考勤、提问、作业、纪律、实践等进行评分,见表一

50%

2

实践教学考核

对学期期中理论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进行考查

20%

3

期末考核

综合测试学生对本门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程度(闭卷考试),详见表三

30%

合计

100%

表八 课程成绩形成标准及比例

(六)改革预期达到的效果

一是收获知识:努力掌握基本理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

二是收获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树立历史观点、世界视野、国情意识和问题意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收获习惯: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的国情、中国社会的状况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

四是收获情感:建立一段师生情。让思政课不止于课堂,而是延续到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

五是收获一批理论成果。将学生的实践成果汇编成册,充实后续教学资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

二〇二〇年八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