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成果 >> 正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年10月01日 10:13 [来源]: [浏览次数]: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征求意见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

二零二零年八月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不仅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更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能力素养,更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等文件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地发挥思政课在应用型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思政课改革的目的

(一)坚定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推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为了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

(二)规范课堂教学,提升教学实效

教育有规律,教学讲方法。严格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推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规范课程设置,结合学院实际整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努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增强学生获得感。

(三)打造精品课程,培养合格人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旨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 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更好适应大学生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本次教学改革,配合学校“双高”建设目标,打造校级精品课程,优化“配方”,改进“工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

二、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守正创新。严格执行教育部、中宣部关于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要求,开足学时、给足学分。坚持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理论知识、重难点内容讲授到位,不忽略基础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结合校情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整合,创新教学方式。

2.坚持系统讲授、专题深化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堂”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确保“管用”、“实效”。

3.坚持思政课主导教育与主题教育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有效调动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方法手段,鼓励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

4.坚持理论播洒与实践体悟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学,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网络教学、生本教学——实施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

以培养应用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标,根据“基本”、“管用”的原则,对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对相关教材中出现的重复内容章节进行“合并重复、增添有用”,精心拟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块。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格局,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课堂教学模式。

(二)贴紧跟进、学思学行——突出课程的实践教学特质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思政课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化为理想和信念,进而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思政课从“知识教育”向“知行合一”的行动教学转变,思政课改革要贴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生基本素养的要求,跟进学院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各环节,融入学生校内外的各项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行”,实现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促进成才的思政课教学目标。

(三)时空延展、追踪考核——巩固课程的教育教学成效

我校思政课考核将改革打破一纸闭卷的考核方式,采取多元化的动态过程考核。除了在校期间的课内与课外考核,也利用寒、暑假,有效延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并通过建立“全程动态”考核体系,将思政课考核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多维度地设立考核学生思政课课业成绩的立面,联手多方教育管理力量(如党团组织、二级学院辅导员、校园管理人员等),实施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和素质状况的评价考核。

四、改革实施计划及安排

(一)课程设置安排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目前具体授课时间和学时分配安排见表一:

表一:此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授课时间及学时分配

课程开设学期

理论课课时

实践课时

总课时

大一上学期

56课时

0课时

56课时

改革后本门课分为大一两学期完成,分别设置课程名称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两学期分别进行期末考核,各占1.5学分。计划学时学分情况配见表二:

表二:教改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划学时分配

课程开设学期

理论课课时

实践课时

总课时

大一上学期

24课时

4课时

28课时

大一下学期

24课时

4课时

28课时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1.实行小班教学为主、小组研学为辅

继续实行选课制,控制选课班级规模在60人以内,实行小班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拟将引入“以学定教”的模式,即理论导读和问题解析。其实施路径是“提出目标——定向自学——-课堂检测——提出问题——重点解析”,使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变为为主动建构,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选课教学班内按照自由组队、固定搭配、随机组合等方式组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讨论、小组活动、小组任务等研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实行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结合

实践证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形式是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其中,线下教学是主流,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重要手段;线上教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传统线下教学形式的有效补充。前者我们一直在实行,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同时也在很多方面需要我们改进提高。

重点说一下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可以用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教与学过程的双向互动、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拓展、学情的动态掌控等。

1)课前:利用慕课进行课前导学,帮助学生自学核心理论知识点;

2)课中:应用问卷调查、主题讨论、投稿、弹幕功能等开展教学互动;利用随堂测试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

3)课后:时空延展,拓展学习的内容与形式,运用大数据了解学情状况,布置课外作业,提交实践教学成果;

4)考核:依据大数据评定平时成绩,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期末考试;

5)诊断:分析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反思与诊断。

3.实行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深化

理论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自觉强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阐释,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

由于我校此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今后将强化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初步设想是统一设计实践教学主题和实践形式,逐步开展校园主题教育、暑期社会实践,读书活动实践报告。具体计划及安排见表三(实践活动的内容会根据实际活动进行相关主题变化)。


表三:实践教学:“学思学行”教学计划(每学期选择一项)

形式

 

学时

 

备注

校园主题教育

分别以“勤”、“慎”、“诚”、“爱”为主题开展教育活动, 以“立志”“诚信”“创新”将校训付诸校园于实践,内化为学生自觉行为, 弘主题扬校园文化软实力。 综合采用专家教育讲座、主题演讲辩论、 观看视频资料、文艺活动、技能展演等多种形式。

4学时

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学生处各二级学院辅导员根据每学期主题, 结合本学院专业特点,细化并撰写活动方案。

大一上学期开展主题活动月

 

辩论赛

以“人生观”为主题,选择人与社会关系、人生价值的正确评价、人生矛盾等相关问题设置辩题组织辩论。

同上

 

演讲赛

以“爱国主义”为主题,让学生以演讲的形式通过说理、讲故事、谈感悟来深化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培养爱国情感。

同上

 

微电影展

以“我的一堂思政课”为主题,组织学生拍摄微电影(微视频),展现思政课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学习思政课对学生带来的思想与行为的改变。或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

4学时

同上

大一下学期开展主题活动月

 

社会调查

以“道德”为主题,观察生活中的的道德现象,发现校园或社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分析根源,提出建议。由人及己,深化对道德践行的认识。

同上

 

企业参观

参观企业,感悟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

组织代表参观七甸工业园区,回来宣讲。

 

读书活动实践

采取“读书   +报告”的形式,每位学生精读 12本经典马原著作,递交不少于 1500 字的读书报告。

马克思主义学院列出书目,学生选择阅读。

 


(三)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专题设置

    内容整合与专题设置主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同时参考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教学指南(2018年版·试行)。在设置专题时尽可能考虑每一个专题内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若干专题构成一个内容板块(基本与教材的章节重合)。结合学院文化,在绪论中增加了两个特色专题,教师讲授过程中可充分发挥自主性。开课学期、学时分布及具体的专题设置情况见下表。

表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专题设置计划方案

学期

章节

学时

专题

涉及主要内容

专题序号

专题名称

第一学期

 绪论

6

专题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导学

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

专题2

弘扬国土学院大学精神,做合格大学生

结合国土学院文化,讲出特色

专题3

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6

专题4

辨证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的本质、人生与人生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专题5

确立高尚的人生追求

高尚的人生追求、积极的人生态度、科学评价人生价值

专题6

科学应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辨证对待人生矛盾、反对错误人生观、成就出彩人生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6

专题7

理想信念的内涵与作用

理想信念的含义、理想信念的关系、理想信念的作用

专题8

确立崇高科学的理想信念

崇高科学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树立坚定信念

专题9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实现社会理想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6

专题10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弘扬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

专题11

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的内涵、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

专题12

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改革创新与中华民族、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实践教学

4

方案一:人生观辩论

方案二:爱国主义主题演讲

第二学期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专题13

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

为什么要坚定核心价值观自信、坚定核心价值观自信的充分理由

专题14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扣好人生的扣子、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具体要求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10

专题15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功能与作用、历史发展(社会主义道德)

专题16

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及其核心与原则

中华传统美德、革命道德、世界优秀文化、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专题17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专题18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之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专题19

在实践中养成优良道德品质

向道德模范学习、参与志愿者服务、引领社会风尚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10

专题20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作用;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专题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良法与善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

专题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格局

专题23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及其内涵、尊重与维护法律权威、培养法治思维

专题24

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地位、内容;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实践教学

4

方案一:“我的一堂思政课”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展        方案二:道德调查

方案三:企业参观,感悟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                  方案四:读书活动










(四)教学方法的设计

在上一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我们探索了一些教学方法,积累了一定经验。本次改革在总结上一轮教学改革探索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三动五结合”,即动脑、动口、动手,听、看、谈、讲、写相结合,注重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

1.对话式教学法。该法要求以学生提问和教师答疑为主,同时穿插教师对学生诱导性的问话。对话教学要求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平等交流,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谈心得,谈体会,谈感受,谈收获。双向互动,展开平等的讨论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结合自己的体会谈收获与提高,共同研究探讨存在困惑的问题,课堂活跃起来,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入耳入脑的目的。

2.演讲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现实问题,凝练一个或两个题目,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教学。此法有两种含义,一是由学生自愿报名进行演讲,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一是教师进行演讲式教学,通过演讲方式,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

3.主题辩论式教学法。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社会实践进展,选择若干有争议的观点,在教师和学生的综合选择后定下一个可辩论的题目,将学生分为正反和旁观者点评三方。在正反两方辩论后,先由学生旁观者点评,最后由教师评讲。

4.案例教学法。该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案例,课堂上让学生思考案例,讨论案例,由教师分析案例,解剖案例,最后引出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观点。

5.角色互换式教学法。该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2-4次时间,根据特定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备课,自己登台讲授,教师走下讲台成为学生, 并在学生教学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该内容的教学研讨,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学生的表达能力。

6.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等待灌注的容器,而是有无限认识潜能的认识主体。

7.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适时地把学生认识不清,理解不深,但又是他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交给他们作更深层的思考,通过共同讨论而获得正确认识。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每学期至少组织2-3次的主题讨论,要求全体同学都要参加,每人写出发言提纲,并作为平时成绩。为了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我们还探索了“四步走”的措施。即选好讨论题;做好讨论前的充分准备;加强课堂讨论的启发和引导;及时对课堂讨论进行总结。

8.调研教学法。该法要求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思想状况,列出一定题目,使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一定社会调查研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并在课程上进行交流讨论,分析提高。通过深入社会调查研究,不仅提高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深刻更直接地认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重要的是,理想与现实存在某种程度的差距也使他们对我国的道德水准和法律意识有更深的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对所学的理论又有了全新的总体认识。

9.情景剧教学方法。例如开设别开生面的思政课“舞台课堂”,举行一场以“青春思索”为主题的本科生思政课成果大赛。来自各个学院的同学们可以围绕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医疗体制改革”、“和平外交战略”、“文化软实力”等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情景剧等方式阐述观点。

(五)考核方式改革

1.过程性考核(平时考核)方式及说明

本课程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质量、实践活动等,主要考核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见表一、表二)

2.期末考核方式及说明

期末考核采用超星学习通等网络平台考试,重点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和掌握程度。(见表三)

表一 过程性考核(平时考核)标准

考核内容

成绩分值

所占总成绩比例

1

课堂提问、作业、纪律等

40

50%

2

考勤

30

3

采用演讲、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多种形式

30

合计

100

表二 实践教学考核标准

序号

考核内容

成绩分值

所占总成绩比例

1

实践教学成果

100

20%

合计

100

表三 知识性考核(期末考核)标准

序号

考核内容及方式

成绩分值

所占总成绩比例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理论应用;主观问答题或随堂客观题考试。

100

30%

合计

100

3.课程成绩构成及说明

本课程成绩形成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性考核和期末理论考核等。具体分配比例如表四:

表四 课程成绩形成标准及比例

序号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成绩比例(%)

1

学习过程考核

主要考查学习态度。根据其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考勤、提问、作业、纪律、实践等进行评分,见表一

50%

2

实践教学考核

对学期期中理论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进行考查

20%

3

期末考核

综合测试学生对本门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程度(闭卷考试),详见表三

30%

合计

100%

(六)改革预期达到的效果

1.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对本门课程教学的满意度评价有一定的提升。

2.课程的理论内容能够真正在学生中入脑、入心,并转化为学生的行动。

3.通过学习,学生能获得基本的政治常识和法律知识,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重难点内容,具备合格人才所需要的基本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从而在形成正确的五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4.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看待问题,综合素养有一定提升。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修教研室

二〇二〇年八月二十八日

 

 

附:需要重点讨论的几个问题

1.采取章节式还是专题式教学?如果按专题式教学,专题怎么设置?

2.实践教学课时是包含在56课时内还是另设?采取什么形式?怎么开展?

3.精品课程建设的努力方向是什么?如何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慕课如何拍摄?